徐丽贤襄友让人敬佩——从定居的郑州返回哈尔滨,为李晓玲的父亲养老送终,充满人间大爱,能做到这种程度的人......而且将自己的终身选择的取舍标准,定格在为李晓玲的父亲养老送终这一点儿上,
怎能不让人敬佩!做到这样,太不容易了,一般人难以做到......
作为李晓玲的身前好友徐丽贤能为李父养老送终太感动我们了!向她致敬!
1972年,当时的襄河种马场团委(记得好像是4月份)印发了李晓玲日记摘抄。李晓玲日记写道“牛虻的性格是倔强的”——其时文革,李晓玲这样写,展示出她非同常人的见识、胆量......
为了不误农时,不耽误麦收,她一个女子在深夜孤身一人,往返于5分场和场部之间,冒着可能有野狼、黑瞎子狗熊等野兽袭击甚至生命危险,领取农业机械零件,诸如这些,至今撼动人的心......
保护知青下乡遗址包括李晓玲陵墓,是功在当代,史载千秋——试想没有历史积淀,没有文化的农场,仅仅靠着粮食等物质财富,能吸引多少人前去参观,随着中国物质财富的增加,国人开始追求精神的享受,无眼光的建设者,往往仅看到眼前、短期利益,农场之间也在竞争,只靠物质的农场怎么可能竞争过重视物质与精神建设同步的农场......
虎头为李晓玲作的这张相片真好!比原来的相片更显年轻。谢谢你!
李晓玲一家,付出了李晓玲、李晓玲的弟弟、李晓玲的母亲3个人的生命,而且是李晓玲和弟弟短暂的生命,处于中年期母亲的生命——这一切,是否可以说,在文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年月,堪称为罕见之悲剧......